某一個下班日,與世隔絕般,聽著耳機里的音樂,重復日常模式的地鐵中轉(zhuǎn)換乘打卡。也是在那一個時刻,第一次觀察到,一位視覺殘障人士在擁擠的人流中,沿著普通人日常并不注意的黃色盲道線,在手杖的幫助下,小心翼翼的、緩慢的、試探著前進。周圍的人群向其投入好奇、關心的注視目光,本人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盲道是一個直角設計,一個數(shù)學上兩點之間,距離最遠的直角。后來,在回出租屋的那趟地鐵上,想起很經(jīng)典的兩句話:
“我從來沒在盲道上看見過盲人。”
“盲人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單是生理上的黑暗,還有心靈的黑暗和恐懼。”
這,就是本次手記的寫作源頭。
何為盲道
盲道,百度百科所給的官方定義是: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zhuǎn)彎了,稱為提示盲道。”
這樣來看,回想每天的交通路線,盲道應該是日常生活常見的一件事物。但如果接下來,詢問幾個小問題:
“你有看到過盲道嗎”
“你知道這是盲道嗎?”
“你走路、停車會避開盲道嗎?”
“你有在盲道上看到正常出行的視覺殘障人士嗎?”
這幾個問題問下來,或許就能通過答案,一窺盲道這項城市服務的使用現(xiàn)狀及困境。
城市發(fā)展中的盲道服務
?。ㄒ唬戇M法律的盲道建設
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14年,中國共有1700多萬視障人群,相當于每80多人中就有1位視障人士。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在中國頒布實施。同樣,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
“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guī)劃設置盲道。”
可以說,法律法規(guī)強制下的盲道建設規(guī)劃,是在冰冷的法律武器下,對視覺殘障人士的溫暖關懷。同樣,盲道的建設,也正是體現(xiàn)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最本真的人文關懷、以及文明發(fā)展。
?。ǘ┱瓮苿酉碌拿さ来筌S進
大多數(shù)一個項目的建設,除去法律的強制要求,更多的則是靠政治推動。
2005年,第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啟動,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其中,盲道等殘障設施成為考核指標之一,也因此拉開了中國盲道全面建設的序幕。
2007年,建設部、民政部等決定組織100個城市開展創(chuàng)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活動。毫不意外,最被看重的指標還是盲道。參評城市,為了應對考核指標,開始全城鋪設盲道。截止2019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廣州的總盲道里程數(shù)達到上千里,北京的盲道數(shù)更是達到世界第一。深圳,這座現(xiàn)階段最引入注目的熱門城市,盲道也早已在各個重要區(qū)域鋪設開來。這種標桿城市建設的政治推動下的盲道大躍進建設,讓中國的盲道里程數(shù)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二。
?。ㄈ└簧系拿さ烙^念教育
“你知道這是盲道嗎?你走路、停車會避開盲道嗎?”,正如在前面所提到問題所反映的那樣,盲道建設不僅僅只是關注視覺殘障者所需要享受的生活服務,更是一件事關全社會群體的觀念普及工作。盲道的使用說明書,不應該僅限于它的服務者,更重要的是推廣到那些容易造成破壞的“普通人”。
但很遺憾的是,在重視數(shù)量,忽略質(zhì)量的盲道大躍進建設下,盲道的宣傳普及工作卻并沒有像宣傳紅綠燈交通守則那樣,成為人們下意識的習慣。了解、認知盲道、并避讓盲道的人,與不斷積累的盲道總里程數(shù)相比,成為毫無爭議的少數(shù)。當然,就連人人都知道紅綠燈交通守則,也偶爾會被中國式過馬路所打敗。
(四)缺乏視障者信任的盲道
“普通人”在走路或者開車過程中會吐槽停在馬路中間的車輛、會批評道路上頑皮亂跑的小孩,會大聲呵斥隨意變道、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車輛等等,這些早已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思維。
而對于視覺殘障者,面對Z字型、直角型、W型、斷崖型等等奇葩盲道設計,以及盲道上視若不見正常行走的路人、隨意亂停亂放的車輛、和那些完全出于形象工程設計的不合理盲道,他們會怎么想,也能怎么做?
或許,“因噎廢食”這個成語,想來可以很好形容那些不合格的盲道設計、以及被“普通人”破壞的盲道所帶給視覺殘障人士的心理沖擊。同時,快速的修建不僅讓中國沒有時間修正自己在前期的錯誤,甚至沒有給中國留下時間去完善本該更為詳細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如此一來,缺乏視障者信任的盲道,無論建設里程數(shù)再怎么多,覆蓋范圍再怎么廣,就如同沒有電的手機一樣,只能成為板磚,毫無用處。
城市盲道服務的思考
知其然而所以然的建設初衷。中國不缺盲道,缺的是好的盲道設計。建設無障礙城市,也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口號,一項政績工程。它應該是帶著人文關懷滾燙的溫度,帶著細節(jié)中感受他人苦痛的真摯,帶著換位思考后的設身處地。只有帶著這份認知,停留在規(guī)劃圖紙里的設計草圖,才是城市發(fā)展建設的起點,更是能讓盲道這項城市服務真正落地的核心。
重點片區(qū)的維護服務遠大于廣撒網(wǎng)。廣撒網(wǎng)式的盲道建設,耗費巨大的資金、人力,鋪設在連“普通人”都平時幾乎不會涉足的地方,卻沒有實現(xiàn)讓更多的視覺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和他人一般正常生活。無論是“普通人”,還是視覺殘障人士,地鐵、公交車站、銀行、學校、小區(qū)、公司等等這些人們生活的主要片區(qū),都應該是城市服務關注的重點區(qū)域。
讓視覺殘障人士走出家門的第一步,是讓社區(qū)的盲道設計人性化及后期維護到位。讓視覺殘障人士搭乘公共交通的第一步,則是讓那些地鐵里的盲道及殘障服務真真正正的維護到位,而不是被欄桿攔住,又或是被警示牌提示此路不通。學校,銀行、公司等等,亦是如此。
宣傳教育的廣泛普及。一項好的產(chǎn)品,會在使用說明書上詳細陳列用法和注意事項。盲道,也應該不能例外。對于盲道的使用和維護,政府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同樣,對于已經(jīng)享受著眾多城市服務的“普通人”而言,也應該主動背負起盲道宣傳和保護的義務。真正實現(xiàn)從基礎的宣傳教育上,從“普通人”的同理心感知上,讓盲道不“盲”,讓那些視而不見變成有意避讓,讓熟視無睹變成溫暖關注。
回顧前言所說的那兩句:
“我從來沒在盲道上看見過盲人。”
“盲人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單是生理上的黑暗,還有心靈的黑暗和恐懼。”
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普通人”也無法深刻感知視覺殘障人士對黑暗的習慣,對光明的渴望。只是希望下一次,在公共交通上看到視覺殘障人士時,瞬間的下意識不是好奇、不是疑惑,而是自豪欣慰的看到他前進的盲道上,是這座努力發(fā)展的城市所帶給他的一路平安。